您当前的位置 : 天津老干部 > 精准服务 > 养生知识
没力气、关节酸胀,大概率是湿寒“扎根”了!祛湿散寒,一定做这三件事
时间:2025年09月08日  来源:养生中国

  处暑时节,暑气虽渐消,但长期暑热积聚的湿气与昼夜温差滋生的寒气,常悄悄在体内“扎根”——

  晨起时的困倦乏力、雨天后的关节酸胀、舌苔上厚重的白腻,都是寒湿作祟的信号。

  若不及时调理,这些“隐形湿寒”不仅会让人精神萎靡,更可能为秋冬的感冒、咳嗽埋下隐患。

  此时节如何调养,才能抓住“祛湿散寒黄金期”?

  关键就在做好这三件事。

  01 吃对食物,固护阳气

  处暑到白露仍为湿气主令,湿困脾,故消化功能较弱,饮食还应清淡易消化,注意防暑祛湿,养护脾胃。

  日常饮食要避免寒凉之品。不要贪食瓜果,俗话说“秋瓜坏肚”,处暑过后,西瓜、香瓜、菜瓜等瓜果的摄入要控制,否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。过度食入生冷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,影响消化功能。

  如果体内寒湿较重,也可以适当用一些散寒化湿的食疗进行调理。

  生姜紫苏陈皮茶

  鲜紫苏叶10克、陈皮6克、生姜3-5片,红糖适量,生姜去皮切块,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煮开,调入红糖后温服。此茶可以祛风散寒、解表祛湿,日常保健一周1次。

  02 敷一敷,温中散寒

  如果体内寒湿较重,可以借助一些外治法来调理,如艾灸,可以起到提振阳气、祛邪散寒的效果。此外,中药外敷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。

  中医小妙招

  砂仁5克,艾绒5克,蜂蜜适量。将砂仁研成粉,放入艾绒和适量蜂蜜制成药糊备用。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,敷于神阙穴,待冷却后更换,每次敷10-15分钟,1周3-5次。此方有温中散寒、和胃理肠的功效,适合贪凉饮冷过度造成的脾胃不适者。

  03 闻一闻,化湿安神

  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,空气中致病原大量繁殖,同时鼻黏膜又容易受燥湿交替的空气刺激,易使鼻炎复发,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致病原。

  在日常生活中,出行时要戴好口罩,回到家后也要及时洗鼻、熏蒸,清理鼻腔中的过敏原,从而减少感冒和鼻炎发作的几率。

  中医小妙招

  薄荷、广藿香各10克,素馨花5克,薰衣草15克。将上述药物放入防潮袋中,再装入香囊,置于床头。每2周更换内置中药,也可以制作迷你香囊,随身携带。可以起到化湿,驱虫,安神的效果。

传真:23308115
地址: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
邮编:300042
CoryRight 版权所有:中共天津市委老干部局
mail: swlgbjdyxxc@tj.gov.cn
技术支持:津云新媒体集团
备案号:津ICP备2024012136号-1
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905号